最新消息:

除甲醛行业大地震:检测造假成潜规则,千元加盟就能割韭菜?

新闻 adminhujia 69450浏览 0评论

新房装修后找机构除甲醛,早已成许多家庭的“必修课”。然而这个与健康紧密挂钩的行业,正在上演一场信任崩塌的“大地震”——从头部品牌到地方加盟商,检测数据造假成公开的秘密,千元就能入行的低门槛让“专业服务”沦为笑话,消费者花了钱却可能买了个“心理安慰”。

检测造假:从“暗箱操作”到“行业标配”

“检测结果肯定能合格,您放心。”这句从业者常挂在嘴边的承诺,背后藏着一套成熟的造假产业链。

某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员透露,不少除甲醛公司会“定制”检测服务:治理前故意拉高甲醛数值制造焦虑,治理后通过调整检测时间、采样点甚至直接修改仪器参数,让结果“达标”。更有甚者,直接与CMA资质机构勾结,花几百元就能买到一份虚假的合格报告。

记者暗访发现,某连锁品牌的加盟商直言:“真按标准测,十家有八家不达标。我们的检测仪,想调多少调多少。”这种操作不仅忽悠了消费者,更让“甲醛治理”变成一场自导自演的骗局。

千元加盟:谁都能当“除甲醛专家”?

“3980元加盟,送设备送产品,包教包会,月入过万不是梦。”这样的招商广告在除甲醛行业随处可见。极低的门槛,让这个本应专业的领域成了“割韭菜”的重灾区。

一位曾加盟某品牌的创业者透露,所谓的“培训”不过是两天速成课:喷壶怎么用、话术怎么说、检测数据怎么调,至于甲醛的释放原理、不同材料的治理差异,根本没人教。“很多加盟商是开家政公司、做装修的,顺带加个项目,反正客户也看不懂。”

更讽刺的是,一些品牌为了快速扩张,甚至鼓励“跨界加盟”,美甲店老板、快递站点负责人摇身一变就能上门除甲醛。当从业者自己都分不清“光触媒”和“活性炭”的区别,所谓的“治理效果”可想而知。

乱象根源:逐利压倒一切,监管仍存空白

除甲醛行业的乱,本质是“快钱思维”主导下的行业异化。

一方面,治理效果难以即时验证,甲醛释放周期长达3-15年,消费者短期内无法发现问题,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;另一方面,行业标准模糊,产品资质、服务流程缺乏统一规范,监管多集中在事后处罚,难以形成有效震慑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一些头部品牌带头“走捷径”:用OEM贴牌的廉价药剂冒充“进口专利产品”,靠加盟费和卖设备赚钱,对加盟商的服务质量放任不管。当行业龙头都在赚快钱,整个市场自然陷入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
除甲醛行业的乱,本质是“快钱思维”主导下的行业异化。

消费者如何避坑?三点实用建议

面对乱象,消费者并非只能被动挨宰:

– 拒绝“一条龙服务”:检测和治理分开找,优先选择不提供治理服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避免既当“运动员”又当“裁判员”。

– 认准“真检测”:要求检测机构出示CMA资质,现场监督采样过程,保留检测报告编号以便查询真伪。

– 不迷信“高科技”:甲醛治理没有捷径,通风、活性炭、新风系统仍是基础手段,对“一次治理终身达标”的宣传保持警惕。

当一个行业把心思花在造假和圈钱上,最终会失去生存的根基。除甲醛行业的重生,需要监管的重拳,更需要从业者回归初心——毕竟,没人愿意拿家人的健康,为一场骗局买单。

转载请注明:头条中国网 » 除甲醛行业大地震:检测造假成潜规则,千元加盟就能割韭菜?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